“世界工厂”危中求机东莞迈向“创新之城”

智能机器人、超高频读写器、全自动电脑编织机、轻量化电动中巴车……高新科技产品正在东莞遍地开花。近年来,随着“科技东莞”战略推进,由政府牵头组建的新型研发机构、科技企业孵化器等跨越式增长,无论是数量还是质量都走在全省前列,一大批高新科技企业及高科技产品涌现,成为东莞经济发展的新引擎,传统的“世界工厂”正在迈向“创新之城”。

  全国各地求人才东莞突围

  位于东莞松山湖的华中科技大学东莞制造工程研究院(以下简称工研院),6年前还是一片荒地,如今却已有600余名高精尖人才入驻,240多项知识产权产生,93家企业从这里诞生,4000多家企业在这里获得“新鲜血液”。在东莞研发机构的成长中,工研院也仅为冰山一角。

  从我国首家“三来一补”企业——太平手袋厂落户虎门算起,东莞经历改革开放30年成为名副其实的“世界工厂”。但产业层次不高、发展质量效益较低、土地资源难以为继、环境容量逼近极限等困境,让东莞主政者如鲠在喉。

  与珠三角兄弟城市相比,东莞拥有市场化程度高、产业配套完善、科研成果转化空间大等巨大优势;但也同时存在高校科研院所不多、科研基础条件薄弱、创新型人才匮乏等劣势。东莞究竟该如何突围?

  “人才!”在东莞的决策者看来,人才既是创新的前提、主体,也是制约东莞创新的根本因素。

  2012年3月,新上任的东莞市委书记、市人大常委会主任徐建华和市委副书记、市长袁宝成发起了全国高校拜访之旅,提出要“傍科技大款”,从而开启了东莞招才引智的征程。仅仅1个月,徐建华、袁宝成率东莞市党政代表团先后赴北京、上海、合肥、武汉、成都等城市,拜访科技部、教育部等部委,清华大学、北京大学、中科院等高校科研机构,与14所高校院所签署50多项合作协议和合作意向。

  3个月后的2012年6月,华南协同创新研究院落户东莞。随后,北大东莞光电研究院、华南设计创新院、东莞暨南大学研究院、清华东莞创新中心、东莞同济大学研究院等一大批新型研发机构相继落户东莞。

  摸索经验建新型研发机构

  态度决定成败,制度奠定基础。

  所谓新型研发机构,是指以多主体的方式投资、多样化的模式组建、企业化的机制运作,以市场需求为导向,主要从事研发及其相关活动,投管分离、独立核算、自负盈亏的新型法人组织。它有着区别于传统科研机构的5个新特征,也是东莞摸索出的五条经验。

  ——功能定位新。不同于传统研发机构专注于科研本身,东莞一开始就明确,新建的研发机构须满足东莞产业结构调整的技术需求。引进的创新平台无不对应东莞的支柱产业或特色产业。如在电子信息领域,与中科院计算所、电子科技大学合作共建;在新材料领域,与清华大学、同济大学合作;在工业设计领域,与广东工业大学合作等。

  ——合作方式新。新型研发机构采取“共同投入”的模式,东莞市投入资金、提供研发和办公用房,高校院所则投入技术、人才、品牌等无形资产,做到对等投入,优势互补。

  ——运作模式新。这些研发机构实行“事业单位,企业化运作”模式,无编制、无级别、无固定运行经费,通过为企业提供技术服务、创办优质企业等实现自主经营、自负盈亏。



  ——激励机制新。在人员聘用和晋升上,它们打破了传统的唯职称、唯学历、唯论文的标准,以实现成果转化和产业孵化为目的,建立了灵活的人才激励机制和岗位考核制度。

  ——考核机制新。东莞引入了“双向考核”机制,一方�从自主研发、技术转化等方面对科研机构进行考核,另一方面从协议推进、政策支持等方面由研究院对政府相关部门进行考核,督促政府搞好服务,校方落实责任。

  除此之外,东莞******了一系列新政支持新型研发机构建设。今年4月,东莞就正式******《关于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走在前列的意见》,明确提出赋予高等学校和科研机构科技成果自主处置权、科研人员可享科技成果所有权等举措,成为广东省内首个在科技成果转化方面“吃螃蟹”的地级市。

本站新闻均转载自其他媒体,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,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。如涉及作品内容、版权和其它问题,请致电0769-33500099。




下一篇:企业如何打造高效执行力

上一篇:7批次羊奶粉检出不合格 涉及企业被责令停产

客服热线:
13537368380
13790544804